作者:武陟东旭(改写)正规配资门户炒股平台
1942年4月的一天,新四军运河支队的情报员赵兴兰在日伪监狱里遇到了一件离奇的事:一个自称要营救他的伪军出现在牢房门口,但对方似乎听不懂他事先约定的暗号。赵兴兰顿时心里起了疑——这是自己人还是敌人的圈套?若不理会,可能错失逃生机会;若相信,就有泄密的危险。左右为难中,他暂时保持沉默。
赵兴兰出身淮北,原本是教书先生,抗战爆发后参加了八路军,1941年进入运河支队。运河支队由淮北一带的抗日武装整编而成,隶属八路军115师,声势不小。赵兴兰虽有文化,但体格健壮,会些武艺,本想上战场拼杀;在上级康志强的建议下,他转而从事情报工作。康志强看准了他的胆识与机敏:卧底虽不光鲜,但能起到十万大军做不到的作用。于是赵兴兰化名“富商”,戴礼帽、骑自行车,混入伪军控制的商会,长期搜集情报,还曾护送陈毅赴延安,立下不少功劳。
展开剩余65%但地下工作危险重重。那天,他从泗洪出发,带着一份蜡封情报匆匆赶路,刚到哨卡便被伪军围住。情急之下,他把那份情报吞进了肚子里,随后被扑倒捆绑。原来同线的情报员韩霞光已被捕变节,出卖了他。
入狱后,敌人用尽拳脚与酷刑逼供,坐老虎凳、灌辣椒水、打断指缝,甚至用软诱、以家人为名劝降。岳父被迫现身,劝他投降,但岳父话里却是刚正不阿:宁死也不能做汉奸。监狱里又来了美人计,一个女子讨好他、许诺黄金与出逃,可赵兴兰当场断然回绝,甚至嚣张地要“日本天皇首级”,把对方气走。折磨之下,他已准备好牺牲,只是心有不甘,未能亲眼见到日寇被赶走的一天。
就在绝望中,他在饭碗底发现了纸条:“救你出去。”但暗号两次对接都不合拍,赵兴兰小心谨慎,怕又是敌人圈套。几天后,自称徐州宪兵秘书长的“邵小平”出现在押解队里,言语间暗示去卞塘岸边“跳水自尽”。押解途中,邵借口让日本兵去茶摊喝茶,趁机放水:当众射击河面、制造血腥假象,日军以为犯人已死,匆忙离去。其实那条“尸体”是伪装好的,河边的小船正是接应人员准备的。赵兴兰纵身跳河,被救上船,脱险获救。
获救后,赵兴兰没有停歇,继续在情报线上奋斗,屡建战功。他的故事既展示了地下工作者面对酷刑依然不屈不挠的坚贞,也反映出抗日战场上谍报战的险恶与机智。历史记忆里,像赵兴兰这样的人,是抵抗黑暗中不可或缺的力量。
发布于:天津市旭胜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